南极电商“闪崩”观测:财政造假疑云贴牌模式雷点

南极电商“闪崩”视察:财务造假疑云贴牌模式雷点

曾接受一家上市公司财政总监的专业人士指出,“从研报提供的数据来看,南极电商的部门指标简直偏高,值得存眷。”

2021年开年的两个生意业务日,“网红电商观念股”南极电商股价呈现闪崩,持续两日跌停。而在去年,这家公司的市值曾从2020年头的200余亿元飙升至7月份最高的近600亿元。

南极电商为何呈现毫无征兆下跌?一位兴业证券阐明师宣布于2019年的研报中关于“体外轮回造假的识别”的阐明,被市场普遍解读为指向南极电商财政造假,该质疑或是造成下跌的源头。

1月5日晚,南极电商紧张召开机构投资者电话交换会,向机构投资者释疑。当晚,公司连夜出台回购打算,试图稳住下跌的股价。

但1月6日开盘,南极电商股价跌势不止,当日收报10.37元/股,跌幅6.49%。

6日晚间,南极电商在互动平台暗示,公司财政状况精采,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件。

对付南极电商的3.54万名股东来说,摆在首位的工作是要相识,南极电商有没有财政造假?公司当下策划状况如何?其贸易模式是否存在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位审计人士和电贸易内人士,并走访了南极电商位于上海杨浦区的办公所在,试图相识事件的全貌。

在本次南极电商财政造假的质疑中,兴业证券的研究陈诉成为主要论据。

记者获悉的这份名为《盈余打点和盈余哄骗的界定和识别》的陈诉显示,在“体外轮回造假的识别”阐明中,陈诉指出XX电商(被指即为南极电商)存在造假的六大疑点,别离是净利率很是高而无明明壁垒;无明明的竞争敌手;很是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财政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策划局限翻倍增长;员工数量反而下降;供给商和客户高度重叠。

这份陈诉还称,较量2015-2017年的数据,XX电商通过税务角度计较的公司当年应缴纳的增值税金额远远低于通过财报角度季度的增值税金额;前五大客户和前五大供给商却高度重叠;实际节制人无其他体外业务,却频繁举办股权质押,实控人第一笔股权质押(2016-03-22)产生于借壳上市之后不到半个月(2016年3月7日借壳上市)。

针对上述疑点,1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请教了多位审计人士逐条理会。

曾接受一家上市公司财政总监的专业人士向本报记者指出,“从研报提供的数据来看,南极电商的部门指标简直偏高,值得存眷。”

该人士指出,“在策划打点较量类型的环境下,销售类公司的净利润率或许在5%阁下,有品牌的公司净利润率在10%阁下,纯处事业的公司净利润率在20%阁下。”

而记者查询发明,2015-2019年,南极电商的营业净利润率别离高达44.26%、58.17%、54.33%、26.46%和30.87%,确实远超行业平均水准。

而针对利润率高的问题,南极电商回覆称,公司并不采购和销售相关的产物,而是按照公司提供的品牌授权处事和财富链处事收取品牌综合处事费和经销商品牌授权费,个中品牌综合处事费以商品出厂价为基本收取,约占比GMV销售额的3%-6%阁下。这种业务模式下,公司确认的收入局限相对偏小,没有销货本钱和库存本钱,因此利润率相对偏高。

另外,该研究陈诉还提出了对南极电商应收账款的质疑。

记者查询数据显示,2015-2019年尾,南极电商的应收账款余额别离为2.8亿元、3.06亿元、5.08亿元、7.25亿元、7.90亿元,占当年营收(3.89元、5.21亿元、9.86亿元、33.5亿元、39.1亿元)比重别离为72%、59%、52%、22%、20%。

对此,上述专业人士指出,“纯电商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一般占年销售额的2%-5%;线下销售的企业应收账款余额占年销售额的20%-30%阁下。”

显然,从这个数据的比对来看,南极电商的应收账款也大大高于行业水准。

该人士还提到,“南极电商的增值税不太匹配。采购货品支出才占销售比重的30%阁下,一般来说,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大提要占到销售额的7-9%,而南极电商实际才占3.5%阁下,大概有虚增收入的嫌疑。”

该研究陈诉质疑的别的一个点是南极电商前五大客户和前五大供给商高度重叠。

对此,另一位在某头部管帐师事务所任职的管帐师指出,“从审计角度来看,当主要的客户和供给商重叠,确实是存在造假嫌疑的特征之一,有大概是虚做采购和收入,为了资金回笼。而像这种零售类的企业,假如是电商,一般都是在平台下单,先收款再发货,大部门应该不存在应收账款。”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