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网友报料 >

中国北京同仁堂:让中医药文化惠泽全人类

2021-08-16 23:19 浏览:

    从1993年怀揣“借路香港,打开世界之窗”的空想,在香港开设第一家药店;到2006年在香港建成了北京以外的第一其中成药和康健产物出产研发基地;到2013年同仁堂国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开始放荡进军西欧市场;再到如今已在28个国度和地域成立处事终端,把同仁堂产物和处事推向世界,以实际动作践行“有康健需求的处所就有同仁堂”的计谋愿景,百大哥字号打造“世界的同仁堂”,敦促的底气何来?

    用伶俐问路 刚强不移走出去

    “让一让,让一让,先让同仁堂人已往开门”。1993年,同仁堂药店在香港开业的那天上午,店外被人围得水泄不通,警员看到有这么多人聚积,主动前来维护秩序。见有同仁堂人挤了进来,人群中一位老者说:“看到‘同仁堂’三个字,我以为亲,我是北方来的移民,从小就买同仁堂的药,对‘同仁堂’这三个字情感很深,好久没回内陆了,在香港看到同仁堂,以为很亲。”在香港警员为了一个门店开业维持秩序很少见,尚有公众的等候,让同仁堂门店开张显得分外与众差异,也让同仁堂员工备受激昂,证明白北京同仁堂选择同根同源的香港作为走向世界的“出海口”找对了路。

    细心的人在香港买同仁堂的丸药时会发明包装盒上有一行字:本品不行整丸吞服。这行字的呈现源于一起投诉。一次,一位顾主走进同仁堂香港尖东店气愤地说:“吃了你们的牛黄清心丸,排便时又完整地倾轧来了,那白色的药丸一点都没消化!”。本来,他连同药丸外边的蜡皮一起吃下去了。颠末耐性地讲授,顾主气消了,员工们也认识到了文化普及的重要性。从当时起,不单包装盒上加了上边的提示语,伙计售药时也会对中成药的成果、浸染、处事要领、留意事项等举办说明,同仁堂业务每进入一个国度地域城市通过走进社区义诊、邀请市民到同仁堂门店旅行等方法普及中医药常识。

    人们走进别处的中药店看到药斗子上写的都是药名,但是走进菲律宾同仁堂药店在药斗子上看到的不是药名却是编号。这又是怎么回事?这是同仁堂在境外的又一项“发现”。因为这里的员工都是菲律宾人,既看不懂中医写的中文处方,也不认识药斗子上的药名,于是他们想出了用“编号”取代药名的高着儿。大夫将处方上的药名改成编号,员工将药斗子上的药名改成与处方上一致的编号,什么“先煎”、“后下”等专业术语统统改成编号,还专门研发出了一套软件。这样一来,菲律宾员工事情起来就驾轻就熟了。这样的“发现”数不胜数。好比,在西欧市场,产物不能以药品身份进入,同仁堂就以食品增补剂的身份进入;不答允开药店的,就建养生中心、文化中心……思路打开了,天地更辽阔了。

    自1993年以来,中国北京同仁堂努力响应国度“走出去”的招呼,以阶段性的方针为基准,从顶层设计完善筹划陈设,稳扎稳打、慢慢深入推进国际化成长机关。停止今朝,中国北京同仁堂在境外28个国度地域成立的148家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养生中心和文化中心,已为公共提供中医药诊疗处事3000多万人次,让数以亿计的境外人士相识了中医药、认识了同仁堂,同仁堂国药2013年上市以来,其积年净资产收益率均保持在20%阁下,远高于行业程度。

    力促科研创新 用科学“破冰”

    科研创新是挖掘中医药医学代价的焦点路径,也是敦促中医药走向家产化、现代化,从而走向世界的必经之途。中国北京同仁堂高度重视科技研发事情,始终把创新驱动成长作为要害来抓,但愿通过产物的高质量出产满意国际消费者的康健需求。

    由于缺乏统一尺度,中医药的质量和安详性常常受到质疑,成为中医药“走出去”的绊脚石。中医药国际尺度认证建树,,是中医药现代化成长需求,也是中医药财富高质量成长的题中之义。对此,中国北京同仁堂努力通过科研摸索、着手成立中医药的尺度化出产。连年来,依托国度中医药打点局中医药尺度化建树研究项目,中国北京同仁堂已经操作现代化阐明技能完成了安宫牛黄丸尺度化建树研究,乐成成立了客观、精确的质量内控尺度。该项研究回收中药特征图谱整体质量阐明要领,实现了对中成药制剂中天然麝香、天然牛黄等药物的优质特色质量的同步节制,为成立切合国际尺度且拥有中药自身特色的质量尺度评价体系奠基了坚硬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