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主页 > 维权投稿 >

三千年国药如何前行?一块阿胶给你谜底

2022-05-30 10:49 浏览:

  养生,“颐养生命”,最早源自近三千年前书就的《庄子·养生主》。养生之法颇多,但都必需“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这让饮食起居不再仅是风尚习惯,而是昔人仰观宇宙、洞察万物而得的时间哲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立春一把辛甘的春韭,到冬至一盏温润的膏方,中医药养生观以一种糊口范式融入我们祖辈对时间的感知中。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医药养生学说的传承与成长却跌荡起伏,一连高“热”的同时也饱受争议。作为中药滋补圣品,有着长达三千年应用汗青的阿胶也同样几回遭“怼”:现代工艺可否保存古法之精华?阿胶的取材用水可否与古法无差?传统的阿胶养生可否适应现代人的糊口?从功能争议到质量质疑,面临滔滔的时代海潮和强势的西方循证医学,三千年国药如何前行?其实,小小的一块阿胶,以其千年的文化传承和七十年的守正创新给我们谜底,在岁月的跌荡中,以时间诠释了中医药养生文化的兴衰荣辱。

  三千年,一脉水,一座城

  一方水土出一方药,中医药考究“道地性”,药材的品质与效力,与产地的一草一木皆有相关。某种水平上,人与自然根脉相连,故称“天人合一”。这是颠末期间淬炼的陈腐哲学,也是人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阿胶,出东阿,故曰阿胶也。”假如没有阿胶,这座鲁西平原上的小城或者就沉没在时间的长河里。

  东依泰山,南临黄河,泰山与太行之水在地下汇聚而成东阿井水,非凡的水质让地区性成为东阿阿胶不行复制的自满。《水经注》载:“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阿胶曾被唐太宗李世民钦定为宫廷贡品。“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愿道,却说生来为君容。”诗人肖兴藻道破杨贵妃的养颜驻术。

  每近岁隆冬至时节,东阿人便汲东阿水熬胶,这是这座小城延续数千年的糊口图景。据称明末清初时期,东阿制胶业到达壮盛,“妇幼皆通煎胶”。

  直到开国后的1952年,十几户家庭凑起16口熬胶大锅,蜂拥在东阿县阿胶街78号,国营东阿阿胶厂创立,正式竣事了阿胶陈腐的家庭手事情坊时代,三千年的中医药制剂传统迎来新开始,也面对着家产化的新攻击。

  七十载,一座厂,几代人

  1968年,刘维志与老婆章安从山东莱阳农学院结业,不久后就进了东阿阿胶厂。

  彼时,隆冬腊月的破晓五点是工场开始运转的时间。由于夏季气温过高,阿胶无法凝固,因此只有冬天才气出产。但出产车间岂论寒暑,气温都高达50度,工人需要在传统的大锅边不绝搅动胶液。近乎苛刻的制胶工艺要求让哪怕一点点马虎对品质而言都是致命的。

  刘维志成为了谁人搅动汗青的人。他研制的蒸球化皮机让制胶师可以丢下极重的铁铲,沿袭千年的大铁锅也从汗青舞台之上庆幸谢幕。这是传统古法与现代家产的第一次接轨。

  1987年,25岁的董正生进入东阿阿胶厂成为炼胶学徒工,谁人年月,有些身怀特长绝活的老师傅并不等闲把武艺传给外人,传统的师徒传承要看徒弟的勤奋与悟性。整整三年后,他才第一次开始进修炼胶工艺,十多年后,已经成为厂内最优秀的炼胶工的他,把本身一身的绝活总结为一个字——“精”。在自动化程度不绝晋升的炼胶车间里,董正生老是在给本身“找活干”:从通过数据总结履历指导下一批出产,到作为班长带好每一班,谨小慎微、吹毛求疵,董正生正是一代代传统中医药制剂学徒的缩影。

  本年已经60岁的他,思量的最多的如何把本身的履历、技能传承下去。传承,不是因循保守、复制古法,而是在技能的代代创新下,传承那一分“吹毛求疵”的匠心。在去年举行的2021“两会康健策”系列直播勾当中医药专场上,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在直播中也明晰暗示:“在传承创新上,东阿阿胶实际上是做的最好单元之一。”

  传承三千载,一诺七十年。东阿阿胶的匠人精力,表此刻全财富链的质量把控傍边。作为率先通过全国三概略系认证的行业佼佼者,东阿阿胶的品牌质量护城河不只由董正生这样的工匠一代代、一砖一瓦相筑,也与最尖端的生物科学接轨。2020年,东阿阿胶与相助单元乐成破译率基因组,这不只代表着道地中药材东阿阿胶的驴皮原料多了一把“质量安详锁”,更是中国畜禽生命科学又一里程碑式的孝敬。

  “假如能让这些履历一代代传承下去,让阿胶再传3000年,也有我的荣光。”董正生说。

  新时代,老字号,新故事